笔趣阁

SODU搜读小说>八零飒爽女主持,开局惊艳全场 > 第270章 这个活动比上十思政课都管用(第2页)

第270章 这个活动比上十思政课都管用(第2页)

几个高中生受报刊亭的启,在校门口摆了个摊,挂上牌子——“声音换糖”,用一个一分钟的家庭小故事,换一颗水果糖。

活动第一天就被教导主任叫停了,理由是“不卫生、无秩序、影响学校形象”。

学生们不服气,找到了林晚。

林晚没有直接出面去和校方交涉,而是把学生们叫到一起,指导他们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制作出了一份《微型口述史项目管理手册》。

手册内容详尽,从时间控制、隐私保护原则,到内容分级建议、糖果卫生标准,足足八项规则,清清楚楚。

三天后,带着这份手册,“声音换糖”角重启。

令人意外的是,这次教导主任没有再干涉。

活动进行到一半,连校长都亲自走了过来。

他驻足听了一个男生讲述自己父亲早年为了养家,“偷渡”去国外打工的经历。

故事不长,却充满了惊心动魄与父爱如山。

校长沉默了许久,最后拍了拍那个男生的肩膀,转身对教导主任说:“这个活动,比上十节思政课都管用。”

风,越吹越广。

又是一个黄昏,苏霓照例来归还p,顺手递出一本自己珍藏的旧诗集。

摊主大姐接过书,随意地翻着,目光在扉页的作者照片上停顿了一下,突然抬头,带着一丝不确定地问:“小苏,你是不是……以前电视里那个主持人?”

苏霓的动作顿了顿,随即化开一个淡然的微笑:“大姐,我现在只是个爱听故事的人。”

大姐是个有分寸的人,见她不愿多说,便没再追问。

她只是默默地把柜台上的一个大录音机音量调到最大,按下播放键。

一段刚刚收录的、带着笑意的女声流淌出来:

“……昨天我在菜市场,听见两个阿婆为了几分钱的菜价吵嘴。吵着吵着,一个阿婆就说起当年用粮票换鸡蛋的事。我站在旁边听着,越听越觉得心惊,那口气,那细节,怎么跟我妈当年跟我念叨的一模一样?我那一瞬间突然就想通了,原来我妈不是一个人那么唠叨地活过,原来我们都不是孤单地活过来的。”

声音在晚风里飘荡,苏霓靠在报刊亭的柱子上,闭上眼,感觉一天的疲惫都被这温暖的故事抚平了。

当晚,苏霓回到家,将白天录下的五段音频导入电脑,准备进行归档。

在处理第四段音频时,她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丝异常。

那是一段夹杂着微弱电流声的录音,背景音很嘈杂,像是在一个拥挤的房间里。

一个苍老而含混的男声,在断断续续地重复着三个字:“我想说……我想说……”

语极慢,每个字之间都有漫长的停顿,仿佛耗尽了全身的力气。

苏霓将音量调到最大,反复回放。

猛然间,她想起了一件事——一位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家属曾经在“落叶计划”的互助会上提过,他的父亲在病情加重、意识模糊时,就会这样不断尝试表达,却永远说不出完整的话。

那是一种“未完成的倾诉”,是困在时间迷雾里的灵魂,最后一次徒劳的敲门。

苏霓的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了。

第二天,她没有去报刊亭,而是直接联系了一家合作医院的心理科主任,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针对失智症老人的家庭,开一种“预录式情感回应包”。

在老人清醒时,录下他们最想对家人说的话;在他们意识模糊、陷入这种“未完成的倾诉”时,家人可以播放这些录音,给予他们一种跨越时空的抚慰与回应。

一周后,这个被命名为“回声”的项目,被迅纳入了该区的社区养老创新试点。

而最初触这一切的那盘磁带,被苏霓郑重地保存在了电脑的盘中,编号ooo,文件名:《还在路上的声音》。

她凝视着屏幕上那个小小的文件,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满足感。

这个由无数声音汇集而成的计划,正以她无法想象的度和形式,渗透进这座城市的肌理,治愈着那些被遗忘的角落。

就在这时,她的手机突兀地响了起来。

屏幕上跳动着“陆承安”三个字。

苏霓接起电话,语气轻快:“喂?找我庆功吗?”

电话那头却没有传来熟悉的调侃,而是一阵短暂的沉默,随即,陆承安前所未有的凝重声音穿透电流,直直地砸进她的耳朵:

“苏霓,你听我说,事情的声势……可能已经出了我们的控制。”

苏霓的笑容僵在脸上。

“一股我们没预料到的力量,”陆承安的声音压得极低,却带着一种山雨欲来的紧迫感,“已经注意到了那个报刊亭。”

喜欢八零飒爽女主持,开局惊艳全场请大家收藏:dududu八零飒爽女主持,开局惊艳全场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