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SODU搜读小说>八零飒爽女主持,开局惊艳全场 > 第311章 后来的人都知道风往哪边吹(第2页)

第311章 后来的人都知道风往哪边吹(第2页)

信封里只有这张纸和一句附言:“你看,他们早就学会了。”

几天后,陆承安出现在一场高级别的司法改革座谈会上。

一位业界知名的法学专家正慷慨陈词,建议将“数字留痕”作为所有基层矛盾调解的必备前置程序,以确保“过程公正,有据可查”。

就在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之际,陆承安站了起来。

他没有看那位专家,目光扫过全场,声音沉稳而有力:“我反对。”

满座哗然。

“真正的留痕,不在冰冷的系统里,”他缓缓说道,“而在人心是否记得住,是否信得过。”

他讲述了那个聋哑村民仅仅用颤抖的手语比划出“要吃饭”三个字,就解决了整个家族数十年土地纠纷的案例。

“当我们不再急于替人说话,不再急于用我们设计的复杂程序去‘规范’他们的时候,我们才有可能,真正听见那些最原始、最根本的诉求。”

会议结束后,最高人民法院的调研组没有去任何一个高科技示范点,而是专程包车,赶赴那个偏远的茶乡,考察被村民们戏称为“田埂广播网”的录音角系统。

不久后,这个案例被写入了最新版的《基层治理现代化--白皮书》的开篇。

秋分之夜,月色清冷。

苏霓独自一人,再次登上了闽江之巅那座早已废弃的广播塔。

她熟练地架设好设备,将那支陪伴了她无数个日夜的录音笔,通过转接线,连接上了塔顶的巨型扩音器。

这一次,她既没有播放任何一段过往的音频,也没有开启实时收音模式。

她从口袋里,摸出了一张全新的、从未被使用过的空白存储卡,轻轻插入了录音笔的卡槽。

然后,她按下了录音键。

没有声音,没有信号,只有设备运转的微弱电流声,在寂静的塔顶与风声共鸣。

她就这么静静地站着,让这套庞大的系统,对着整座沉睡的城市,进行了一整晚的“空白录音”。

当黎明的鱼肚白染红天际,苏霓收回了设备。

她拔出那张存储卡,插入电脑。

一个全新的音频文件静静地躺在那里,文件名,是系统自动生成的最后一个编号——sΩ。

Ω,希腊字母的终结。

标题栏,依旧是一片空白。

但它的状态,却不再是“正在录制”,而是两个从未出现过的字——已完成。

苏霓轻轻合上了录音笔的笔盖,那个陪伴她开启了这一切的物件,此刻在她手中,仿佛完成了一次神圣的交接。

数日后,许文澜在办公室里,最后一次打开了eoo号项目的后台总览。

她看到,那个曾经名为“回响”的项目,那个曾经“正在呼吸”的虚拟生命,终于生成了它的最终标题:“原来后来的人都知道风往哪边吹。”

而它的状态,也永远地定格在了四个字上——已成为常识。

几乎是同时,她的手机收到林晚转来的一张照片。

在遥远的西北戈壁,一个风沙弥漫的小镇文化墙上,被人用粗粝的笔触,深刻下了一行大字——“这里收藏所有没说完的话”。

而在那行大字下方,一行娟秀的小字注解清晰可见:“始于多年前一场被中断的直播事故,成于千万次颤抖却坚定的开口。”

苏霓翻开了她的新日记本,在第一页,只写下了一句话。

“风不是我刮起来的,我只是第一个不肯闭嘴的人。”

一切似乎都已尘埃落定,传奇终将化为日常。

许文澜轻舒一口气,开始着手处理堆积如山的常规工作。

她打开了“基础元件包”布后的第一批用户反馈数据,成千上万条来自全国各地的定制化方案在她眼前如瀑布般流过。

她熟练地筛选、归类,大部分都是意料之中的微调和创新。

然而,当她的目光扫过一份来自皖北某村提交的元件组合方案时,指尖却猛地一顿。

她脸上的轻松惬意瞬间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丝无法掩饰的惊疑。

她将那份数据单独调出,放大,屏幕上,一行由当地用户自定义的元件备注,让她的瞳孔骤然收缩。

系统风险评估模块,自动将这一条目标注为最高级别的红色警告。

喜欢八零飒爽女主持,开局惊艳全场请大家收藏:dududu八零飒爽女主持,开局惊艳全场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