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SODU搜读小说>《商朝:神话与人性的对比》 > 西周崛起(第1页)

西周崛起(第1页)

西周崛起

姜子牙独自坐在西岐城外的山巅之上,山风卷起他鬓边的白发,目光深远而沉静。大商的朝堂已然被黑暗吞噬,比干丶微子的陨落以及忠臣气数的耗尽,让他愈发意识到,要对抗妲己的超维力量,仅凭个人之力无异于以卵击石。唯有联合有志之士,借天命之势,才能撼动这看似无懈可击的黑暗统治。

西岐,位于九州西部,地势险要,物産丰饶,百姓安居乐业,是大商版图中一片相对独立而富饶的土地。周文王姬昌便是这片土地的统治者。他胸怀大志,心怀仁德,深受百姓拥戴,但因不愿与纣王同流合污,一直保持克制和中立。然而,商朝局势的日渐动荡让他意识到,留存于西岐的和平不过是表面的假象。

这一天,姜子牙前往周文王府中拜访。姬昌身着朴素的衣袍,亲自迎接这位传说中的高人。二人相对而坐,未曾寒暄,姜子牙便开门见山:“姬昌,天命已经转移,西岐当为新王者之地。”

姬昌眼神一凛,随即拱手问道:“先生所言何意?我不过是一方诸侯,如何担得起天命之说?”

姜子牙缓缓道:“纣王暴虐无道,妖後妲己祸乱朝纲,天下已无安宁之所。商朝气数已尽,若此时不行动,妲己之恶将殃及四方。西岐虽安,但能守几时?”

姬昌沉默良久,叹息道:“先生所言非虚。然妲己非人非妖,若无破解之法,岂不是以卵击石?”

姜子牙微微一笑,取出一张羊皮卷轴,展开後递于姬昌。卷轴上画满玄妙的符号和星图,隐隐闪烁着光芒。姜子牙指着其中一处说道:“此为九天玄策,乃天外之术,可破妲己的超维力量。但需集四方之力,布下天罡地煞大阵,以合人道丶地道丶天道三力,方可成功。”

姬昌闻言,肃然起敬,连忙躬身拜道:“先生若能辅佐,姬昌定倾尽全力,联合天下有志之士,共讨纣王!”

姜子牙扶起他,点头道:“此为天命,亦为人心所向。但若成此大事,需忍辱负重,潜藏锋芒,等待时机。”

自那日起,姜子牙留于西岐,成为姬昌最为倚重的谋士。他开始制定一系列计划,既包括训练士兵丶积累粮草,也包括密探四方诸侯的态度,为未来的反商联盟做准备。

周文王深知,仅凭西岐之力,难以撼动商朝的根基。因此,他一面加紧内部的备战,一面通过姜子牙的布局,秘密联络其他诸侯。他首先派遣使者前往鄂丶鲁等地,与那些不满纣王暴政的诸侯建立联系。

与此同时,姜子牙向姬昌提议,要从精神和文化上打破商朝的控制。他设计了一套新的礼仪与典章制度,并倡导以仁义治天下,借此吸引民心。他还邀请当地的工匠与学者,改良农业工具和军备,为西岐的崛起奠定基础。

在诸侯之中,北伯侯崇侯虎是纣王最忠实的盟友。他为人狡诈,深得纣王信任,不仅多次协助镇压反对势力,还奉妲己之命监视其他诸侯的动向。姜子牙深知,要成功联合诸侯,崇侯虎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障碍。

姜子牙暗中派出密探,假意以礼物和友好的名义接触崇侯虎的手下,并从中收集他与商朝朝廷的往来书信。通过这些书信,姜子牙发现,崇侯虎贪婪成性,经常克扣朝廷下拨的军饷与物资,而这些行为甚至连纣王也不知情。

有了这些证据,姜子牙迅速制定了一个计划。他将这些书信交给姬昌,建议假借天意行事,在祭天大典上公开揭露崇侯虎的罪行。

祭天大典上,姬昌将书信呈于天坛,并以极其郑重的语气说道:“今日祭天,为的是祈求天下太平。然而,若有奸臣隐匿于其中,天道必不容之。”随即,他命人当场朗读这些书信,原本肃穆的大典顿时掀起轩然大波。

崇侯虎面如死灰,当场辩解道:“此乃谗言,欲挑拨我与陛下的关系!”

然而,诸侯们早已对崇侯虎不满,此刻看到了实证,纷纷对他口诛笔伐。一场原本平静的祭天仪式,变成了对崇侯虎的公审。最终,崇侯虎在衆人的压力下狼狈离去,而姜子牙的布局也成功削弱了纣王对诸侯的控制。

崇侯虎的失势标志着纣王在诸侯中的权威进一步瓦解。与此同时,姜子牙开始推动更广泛的联盟。他通过谍报网暗中传播商朝暴政的种种恶行,将百姓对纣王的不满转化为对西岐的支持。

西岐百姓对姬昌的仁政早已深有体会,随着商朝的统治逐渐衰落,他们也开始将希望寄托于西岐。一时间,民间传言四起,甚至有人称姬昌为“天命所归”。

姬昌深知这一切都是姜子牙的智慧,他在朝会上当衆对姜子牙说道:“先生运筹帷幄,天下尽归心。我姬昌愿奉先生为大司马,共创盛世。”

姜子牙却谦逊地说道:“此皆天意,我不过顺势而为。真正的难关尚未到来,妲己的力量仍不可小觑,需时刻谨慎。”

随着西岐势力的逐渐强大,商朝的镇压力度也有所加大。然而,纣王的昏庸与妲己的专权让镇压行动频频失策,反而更加激化了民间的不满。

姜子牙敏锐地察觉到,天下的天命正在从商朝转移至西岐。他在星象中观察到一种奇特的变化:北斗七星的光芒日益黯淡,而东方的紫微星却愈发明亮。这意味着,商朝的气数已尽,西岐将成为新的王者。

然而,姜子牙也清楚,妲己的存在是这个时代最大的变数。她的超维力量仍在继续侵蚀着人间的秩序。若无法彻底破解她的力量,再多的天命也无法避免毁灭的结局。

正是带着这样的觉悟,姜子牙与姬昌决心进一步整合力量,为最终的决战做准备。而此时的妲己,似乎也开始察觉到,西岐正在成为她最大的威胁。

商朝与西周之间的对比愈发鲜明。朝堂之上,纣王醉生梦死,妲己操控一切,忠臣的陨落和权臣的争斗让整个帝国陷入腐败与混乱;而西周却在姬昌的带领下,以仁德治国丶以智慧谋局,逐步展现出一股清新而强大的力量。

商朝王宫,昔日肃穆威严的殿堂如今已被妲己装点得如同一场永不结束的狂欢盛宴。纣王每日饮酒作乐,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自比干被害後,朝堂上的氛围彻底变质,恐惧丶绝望和谄媚成为主旋律。

权臣们争相讨好妲己,为了保全自身,他们变本加厉地搜刮民脂民膏,甚至直接将赋税加倍,以供奉纣王的荒淫享乐。百姓苦不堪言,田地荒芜,饿殍遍野。但纣王对此视而不见,他听信妲己的蛊惑,认为百姓的反抗只是少数叛逆者的挑拨,只要加强镇压,就能维持稳定。

妲己也在暗中进一步施展她的超维力量,她不仅侵蚀纣王的意志,还利用幻术制造恐怖的幻象,将整个朝廷笼罩在无形的黑暗之中。她挑拨臣子之间的关系,利用权臣的贪欲和恐惧,将他们彻底变成自己的棋子。

一次朝会中,纣王酒气熏天地坐在王座上,冷眼看着争吵不休的大臣们。妲己则靠在一旁,唇边挂着冷笑。大臣们为了争夺权力,不惜互相诬陷和谗害,朝堂之上再无是非对错可言。纣王突然哈哈大笑,挥手道:“朕的臣子果然忠心耿耿,为了朕争得头破血流,甚好!甚好!”

这句冷酷的调侃令朝堂一片寂静,只有妲己掩唇轻笑。然而,这笑声中带着森冷的寒意,让所有人感到不寒而栗。

相比之下,西岐的局面完全不同。姬昌推行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减免赋税,推广农耕技术,并鼓励手工业的发展。姜子牙则辅佐他制定了一系列革新措施,从地方治理到军事组织,都体现出周的清明与务实。

百姓对姬昌充满感激与拥戴。他们纷纷将自己的收获送到周文王府前,用最朴实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忠心。姬昌却将这些赠品分发给更需要的贫苦之人。他说:“王者不为富贵,而为天下百姓谋安宁。”

不仅如此,姬昌还重视教化民衆。他邀请各地的学者丶隐士到西岐讲学,并修建学宫,让百姓的子弟能够免费接受教育。他提出:“治国之本,在乎德行,民之愚昧乃治乱之根。”这一理念很快在西岐传播开来,使得当地的民风逐渐淳朴,社会秩序井然。

有一次,姜子牙与姬昌巡视田间,遇到一位耄耋老者正在田里耕作。姬昌连忙下马,亲自扶起老人,说道:“老者应安享晚年,如何还要辛劳耕种?”老人却笑着答道:“承蒙大王仁政,田间作业已成乐事。我虽年迈,但能为西岐尽一点绵薄之力,何乐不为?”

这一幕深深触动了姜子牙。他对姬昌说道:“大王,民心即天命。若百姓能发自内心地拥护,何惧纣王之暴政?”

在姜子牙的计划下,西岐不仅在军事上不断壮大,更在道德与文化层面建立起强大的凝聚力。而商朝则在妲己的操控下,愈发堕落成一个扭曲的怪物。

商朝百姓对纣王的暴政怨声载道,但妲己的恐怖力量让他们不敢公开反抗。许多人选择离开商朝,前往西岐寻求庇护。每一个逃亡者的到来,都是对两个世界的鲜明对比的见证。

一个商朝的老学者在逃亡途中被西岐的士兵救下。当他被带到姬昌面前时,泣不成声地说道:“大王,老朽年轻时曾为商王室效力,以为自己毕生所学能助天下安定。然如今,却亲眼目睹商朝的崩塌与堕落。老朽有生之年,只愿为大王效犬马之劳,报答西岐之恩!”

姬昌将他扶起,说道:“天下学者皆为天下之才,非一朝一代之属。若愿辅佐西岐,吾必视如瑰宝。”

这样的故事在西岐每日都在上演。那些从商朝逃来的难民带来了对纣王统治的绝望,也带来了对西岐未来的希望。姜子牙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不仅加强了西岐的文化和经济实力,还通过他们向外界传递西岐仁德治国的理念。

随着商朝的堕落和西岐的崛起,两者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纣王开始派兵试探西岐的底线,而姬昌则坚持以守为攻,不轻易与商军正面对抗。但姜子牙暗中调动军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歼灭了几支商军的先头部队。

这一战不仅让商朝颜面尽失,也进一步削弱了纣王的威信。而姜子牙却低调行事,未曾在战果中居功。姬昌感慨地对他说:“先生胸怀大志而不炫耀,真正的治国之才。”

姜子牙却回答:“此非个人之功,而是天命的推动。大王切勿骄傲,此乃万里长征之始。”

西岐的百姓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希望,他们的信仰和道德逐渐成为整个西岐的精神支柱。而商朝的百姓却陷入无尽的绝望与恐惧之中。

妲己的超维力量不断蔓延,她甚至通过秘术试图摧毁西岐的士气。然而,每一次她的暗算都会被姜子牙及时破解。二人之间的博弈逐渐从个人智慧的较量上升到道德与力量的对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