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SODU搜读小说>大唐修仙:李二求我当太子 > 第185章 道与变恒与易(第2页)

第185章 道与变恒与易(第2页)

一个言“易”。

这种思想上的碰撞,确实比诗词比拼有意思多了!

孔颖达听着李恪那套理论,眉毛越皱越紧,脸上的凝重之色也愈发深沉。

“殿下辩才,老夫领教。然依殿下之见,法可变,那道……亦可变乎?”

孔颖达不悦道:“若衡量世间万事万物的标准、乃至‘道’都动摇了!”

“我等又以何为准绳,判定是非,区分善恶?”

孔颖达向前微微踏出一步:“若依殿下所言!”

“人性本就存有私欲,天生便会追逐利益!”

“若没有礼法纲常约束与内在之道德指引!”

“那人……与只知满足本能欲望的禽兽何异?”

孔颖达死死盯住李恪,语气近乎质问:

“殿下口口声声所言之‘动态’,岂非成了无舵之舟,终将迷失?”

这一连珠带炮的诘问,可谓言辞犀利,直指根本。

许多文臣听得心潮澎湃,不由为孔颖达叫好,认为他抓住了问题的要害。

面对孔颖达如此犀利,直指根本的质问,李恪没有退缩,反而微微一笑。

他拱了拱手,语气依旧保持着对长者的尊敬,但言辞间的锋芒已然展露:

“孔老大人问及根本,晚辈不才,试以浅见答之,还请孔师斧正。”

“晚辈以为,先王制礼作乐,其初衷,并非是为了扼杀、消灭人性!”

“而在于体察人情,进而疏导、规范人情,使其发乎于情,止乎礼义,最终达到社会和谐的目的。”

说到这里,李恪抛出了一个强有力的例证:“孔师,请看今日之大唐!”

“陛下开科举,使天下寒门,无论出身,皆有机会凭才学晋身,报效国家。”

“此举,我们并未照搬上古禅让之‘法’!”

“但其选贤与能之‘道’的精神,是否得到了更好的践行与发扬?”

“此即晚辈所言法可变,而道之精神,却以新的形式得以存续乃至光大!”

这个例子极其有力!

李世民频频点头,科举制是他极为自豪的政绩,也是得到天下寒门拥护的善政。

用它来证明“法可变,而道存”,极有说服力。

孔颖达也一时语塞。

“再者,晚辈以为!”

李恪趁热打铁,继续说道:“追求完美治世,不应依赖于世上每一个人,都能成为道德完美的圣人!”

“这过于理想!”

“也过于脆弱!”

李恪环视在场重臣:“相比之下,完善的制度无疑要更可靠、更稳固!”

“譬如陛下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设立三省六部,使决策、审核、执行权责分明,相互制衡。”

“这套制度,旨在保证即便后世出现中庸之君,亦能依靠制度本身,使江山社稷不至于坠入倾覆之危!”

李恪这话说得颇为大胆,但道理让所有人,包括李世民,都心中一震。

“这套制度完美吗?”

李恪微微摇头:“以而今的眼光看来,它或许是完美的,但以后呢?”

“百年之后呢?”

“千年之后呢?”

“恪坚信,随着时代发展,这套制度必然会出现漏洞,乃至于不合时宜!”

“当适时,应像现在一样,修补完善,使其更公正、更高效、更具韧性!”

“同理!三代之法,于现在适用吗?”

“恪认为不尽然!”

“西周离现在太远了,一千六百多年啊!”

“这期间诞生了多少王朝,又有多少政权覆灭?”

“那时的制度,硬套到现在确定适用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